欧美日产成人高清视频,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免费观看全黄做爰的视频,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首頁
關于朗天
企業簡介
董事長致詞
成員企業
大事記
企業文化
企業榮譽
社會責任
新聞資訊
企業新聞
媒體關注
通知公告
產品中心
明星產品
心腦血管
消化代謝
呼吸系統
抗感染類
免疫調節
其他
研發生產
創新研發
智能制造
市場營銷
營銷體系
學術答疑
專家訪談
臨床文獻
客戶園地
人力資源
用人理念
人才招聘
活動集錦
文化視角
朗天人物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業務合作
廉政合規
不良反應報告
企業郵箱
首頁
關于朗天
企業簡介
董事長致詞
成員企業
大事記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企業文化
企業榮譽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社會責任
新聞資訊
企業新聞
媒體關注
通知公告
產品中心
明星產品
心腦血管
消化代謝
呼吸系統
抗感染類
免疫調節
其他
研發生產
創新研發
智能制造
市場營銷
營銷體系
學術答疑
專家訪談
臨床文獻
血塞通滴丸
益肝靈滴丸
肌苷注射液
注射用胸腺法新
新朗歐
米力農注射液
丁溴東莨菪堿
吡拉西坦注射液
奧拉西坦
氨溴索
客戶園地
人力資源
用人理念
人才招聘
研發
生產
質量
營銷
學術
財務
商務
高管
其他
活動集錦
文化視角
文學
書法
美術
攝影
音樂
其他
朗天人物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業務合作
廉政合規
不良反應報告
企業新聞
媒體關注
通知公告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精氨酸等354種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 根據《藥品政府定價辦法》及有關政策規定,在進行成本和價格調查、專家評審,以及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我委研究制定了精氨酸等354種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附表一所列藥品價格為達到GMP標準的藥品最高零售價格。其中氨甲環酸小容量注射劑因國家標準發生變化,川芎嗪粉針因適應癥爭議問題,在我委未正式公布其最高零售價格前,暫按現行價格執行。標注執行臨時價格的,我委將根據市場變化情況進一步研究后公布其正式價格。 二、附表二所列藥品價格為專利、原研制藥品或單獨定價藥品的臨時最高零售價格。其中,江蘇常州千紅生化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胰激肽原酶、北京華靳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果糖二磷酸鈉、長春天誠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氨甲環酸、百特公司生產的人血白蛋白,參照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單獨定價論證結果,暫給予單獨定價資格。本通知執行后,我委將按照有關政策規定,組織專家論證后核定公布其正式最高零售價格。 三、市場上流通的附表一中的非GMP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按照現行規定的GMP與非GMP藥品差價核定公布。 四、附表一中未列的劑型及規格、附表二中未列的規格,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按照《藥品差比價規則(試行)》及有關規定,制定公布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執行的最高零售價格。 五、對于沒有規定差比價關系的補充劑型規格品,暫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按照有利于降低價格、維護公平競爭的原則,制定公布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執行的臨時最高零售價格。 六、附表一、二所列藥品價格自執行之日起,縣及縣以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應以最小零售包裝的實際采購價為基礎,順加不超過15%的加價率作價,實際采購價格高于500元的,最高加價額不得超過75元。零售包裝單位內含2支以上注射劑的,醫療機構在拆零出售給患者時,應按照該零售包裝單位零售價格除以包裝數量計算單支零售價格。 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有關藥品市場實際購銷價格變化的跟蹤調查,發現中標價格或實際成交價格與規定最高零售價格相差較大的藥品,要及時向我委報告,并采取措施降低相關藥品的實際零售價格。專利、原研制及單獨定價藥品,中標價格或實際成交價格在地區間的差異超過5%時,我委將參照其較低的中標價格或實際成交價格,及時調整并公布其最高零售價格。 八、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應于2007年2月12日以前,制定公布相關藥品補充劑型規格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并及時報我委備案。 九、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宣傳解釋工作,積極引導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照常生產經營和使用降價藥品。醫療機構銷售附表所列藥品數量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明顯變化的,價格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及時進行調查,發現存在違規行為的,要及時予以糾正,情節嚴重的要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本通知自2007年1月26日起執行。
02-05
2007
中國醫改向何處去 專家建議公共籌資競爭供給
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向何處去――蔡江南教授在復旦大學的演講 中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目前正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由于現有體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新一輪改革已成眾望所歸、人心所向。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圍繞醫療衛生主題進行了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表明了黨和政府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視和決心,這對于下一步的醫改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成長到衰老死亡,在生命的每一個重要階段上,都要與醫療衛生發生關系。醫療衛生與人們的生命健康休戚相關,關系到十幾億中國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醫改方案的出臺需要集思廣益,進行充分研究討論,需要讓廣大人民(包括專家和領導)充分參與和表達,以利于集中民智、回應民聲。由少數人或群體草率決策,將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歷史上,我們不乏深刻教訓,須引以為鑒。 盡管現在已有所謂“醫改方向之爭已經結束”的說法,但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究竟應當向何處去,其實仍有待清晰合理的說明和論證。經過近三十年經濟改革的摸索和實踐,我們已經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和教訓。至今為止的醫改實踐,也留下了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這些都是下一步改革的寶貴財富。我們不能簡單照搬其他國家的模式,但世界各國醫改的經驗和教訓,卻不能一概加以簡單否定或閉目塞聽。認真總結自己和他人的經驗教訓,從中尋找出帶有共同性的規律和認識,避免從模糊概念和思維定勢出發,避免從一個極端跳向另一個極端,這應當成為我們設計下一步醫改的起點。 集中體制:放之四海而皆準? 解放初,人均期望壽命只有35歲,意味著許多人在達到成年之前便夭折,因此活命是首要問題,活得好和提高生命質量尚未提上議事日程。 醫療衛生的組織方式和籌資方式,是構成任何一個醫療衛生體制的兩個基本支柱,二者分別從供求兩方面制約著體制的運行和功能。醫療衛生的生產組織方式,涉及到所有制形式,計劃和市場的比重,市場集中、壟斷和競爭程度等問題。醫療衛生的籌資方式,涉及到醫療費用是通過什么途徑來籌集的,由誰來直接支付的問題。醫療衛生組織方式的一個極端形式是,完全由政府直接主辦醫療衛生機構,并形成高度集中化的市場結構。另一個極端形式是,完全由競爭性和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組成高度競爭性市場結構。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可以存在各種中間過渡形式。醫療衛生籌資方式的一個極端形式是,完全依靠政府財政進行集中籌資和支付。另一個極端形式則是,完全依靠個人在接受醫療服務時直接支付現金。這兩個極端之間也可以有各種中間過渡形式。我國改革前的醫療衛生體制,是一個由政府同時主導了生產和籌資兩方面的高度集中型體制。從生產方面看,政府通過計劃手段進行管理,同時各種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工資、基礎設施和醫療設備的投入主要來自政府和各經濟集體。從籌資來看,在城鎮地區,公費和勞保醫療制度基本上覆蓋了所有勞動者;在農村地區,合作醫療制度也曾覆蓋廣大農村人口。這種高度集中型的體制,一方面與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相吻合,另一方面也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對醫療衛生的需求水平相吻合。 建國初期,我國的人均期望壽命只有35歲,人均GDP只有100元左右。在大多數人溫飽尚未解決的情況下,一方面通過解決溫飽和改善營養,另一方面通過衛生防疫、婦幼保健、控制傳染病和地方病等一系列公共衛生措施,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人口(特別是嬰兒)的死亡率,從而有效地提高人均壽命。從解放初到經濟改革初期的30年間,我國的人均壽命幾乎翻了一番,增長到68歲。由于改革前高度集中的醫療衛生體制,非常有效地利用了有限資源,滿足了當時歷史條件下人們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迅速地改善了國民健康水平,一些國際機構評價中國當時的醫療衛生模式為發展中國家的典范。 然而,對任何一種醫療衛生體制的評價,不能脫離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必須將它放在一個大的歷史背景條件下,聯系各種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和判斷。有三個基本因素,使得改革前高度集中的醫療衛生體制較好地滿足了當時的社會需要,取得了較好的宏觀效果。 第一個因素是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們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溫飽和生存問題。解放初,人均期望壽命只有35歲,意味著許多人在達到成年之前便夭折,因此活命是首要問題,活得好和提高生命質量尚未提上議事日程。 第二個因素是當時人們對醫療衛生的需求水平。當人均期望壽命只有35歲時,許多疾病尚未發展起來,大量現有的慢性病還沒有機會產生。因此,人們的需要主要還體現在對衛生的需求上,特別是對公共衛生,而非對疾病治療的需求。 第三個因素是當時的醫療技術發展水平。醫療技術在上個世紀的下半葉,特別是近幾十年內,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也使得醫療技術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在幾十年前,甚至是十幾年前,許多疾病還無法治療。而醫療技術的發展將許多不治之癥轉變為慢性病,并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在醫療技術非常落后的情況下,可以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十分有限的,從而使得醫療在當時遠不如今天那么重要。 以上三個因素的互相聯系和影響,決定了中國改革前的醫療衛生體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衛生或公共衛生體制,而非醫療體制。如果我們不加分析,將這種特定內涵和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體制,奉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將它套用于任何條件和任何時期,就必然會犯形而上學的錯誤。 飛速發展:醫改成就不應抹煞 在1978年至2005年間,衛生人員數和醫生數也分別增長了75%和88%。由于總人口在同一時期只增長了36%,因此人均分享的醫療衛生資源在這一時期有了顯著增長。 盡管改革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人均壽命有了顯著提高,但由于受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水平,包括基礎設施、醫療設備、醫療技術,都十分落后,越來越不能適應當時人們對醫療衛生的需要。 在改革前的1978年,我國人均衛生總費用只有12元。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迅速增長,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也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從1978年至2004年之間,在人均GDP增長35倍的情況下(從353元增長到12336元),人均衛生總費用增長了近50倍,達到584元。 衛生總費用的增長,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醫療衛生資源和服務得到了飛速增長。在1978年至2005年間,衛生機構總數增長了76%,醫院總數則從9000家增長為18000多家,醫院床位數則從110萬張增長到244萬張。與此同時,衛生人員數和醫生數也分別增長了75%和88%。由于總人口在同一時期只增長了36%,因此人均分享的醫療衛生資源在這一時期有了顯著增長。醫療衛生資源在改革以來的飛速增長,極大地縮小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衛生供不應求的矛盾,也為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不應由于醫療衛生改革帶來的其他種種問題,而忽略甚至否認這方面的成績。 模式轉換:經濟改革的簡單附屬物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一度簡單沿襲著經濟改革的思路和做法,即政府在財政支持上大步撤退,醫療衛生機構走向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己養活自己。 改革以前,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完全依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從醫療服務的供給來看,高度集中的公有制和統收統支的財政體制,為國家對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補貼提供了經濟基礎。政府預算衛生支出成為衛生機構人頭經費和投資經費的主要來源。在這種統收統支的管理體制下,醫療衛生機構既不需要也不允許進行市場創收活動。 以放權讓利、分散決策和市場化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領域中逐步深入展開,極大地促進和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正如改革前的醫療衛生體制完全依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一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也一度簡單沿襲著經濟改革的思路和做法,即政府在財政支持上大步撤退,醫療衛生機構走向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己養活自己。可以說,無論改革前還是改革后,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幾乎只是當時經濟體制的簡單附屬物,尚沒有形成符合醫療衛生本身特點的體制。 目前,政府給予醫療衛生機構的預算支出只占其總收入的10%左右,因此他們必須通過自己創收取得另外90%的收入。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經費支出中只有大約三分之一來自政府預算。政府對衛生基本建設投資的財政支持更為薄弱。目前我國衛生基本建設總投資中,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經費來自政府預算。從1980年至2004年期間,衛生基建總投資增長了約72倍,而政府預算衛生基建投資經費只增長了約17倍。 因此,盡管目前名義上四分之三的醫院仍歸國有,80%的醫療衛生人員仍在國有機構內就業,相當數量的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醫院,已經事實上成為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但另一方面,從醫療衛生機構的組織方式來看,在行政管理的權限上,特別是管理人員的任免上,仍然保留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高度集中的痕跡。這種二元化的混合體制造成了中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獨特行為方式,即一方面在資金來源上具有很強的創收動力,但另一方面在資金的使用上則偏好對基本建設的投資,忽視從正當途徑對醫療人員的勞務進行合理補償。因此不僅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層,而且醫療服務人員個體都具有強烈的創收動力。 現有醫療衛生機構還具有另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即醫生、醫院、藥品和檢查形成四位一體的一元化經濟利益共同體。在經濟發達國家和其他許多不發達國家里,醫生、醫院、藥品銷售和化驗檢查劃分為相互獨立的經濟實體。醫生只能通過提供醫療服務獲得服務費支付,而不能從病人住院、使用藥品和進行化驗檢查中獲得任何經濟利益。在這種市場劃分下,即使醫生具有創收動力,其創收的途徑也局限在本身的醫療服務領域,對病人的影響相對有限。而在我國,醫生可以通過讓病人多住院、多用藥品和檢查、使用昂貴的藥品和檢查,來謀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如果說,二元化的混合體制向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提供了強大的創收動力,那么,四位一體的一元化經濟利益共同體就為他們提供了強大的創收手段。 與此同時,醫療衛生的融資方式在改革以來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種主要依靠社會分擔風險的融資方式,變化到一種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病人個人承擔醫療經濟風險的融資方式。個人現金支出占整個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在經濟改革前的1978年只有20%,而在2004年則高達54%。與此相應的是,在2003年的抽樣調查中發現,45%的城市居民和79%的農村居民沒有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 最后,盡管仍然保留了繁雜的行政干預,但從實際效果看,無論是在法律上還是在行政手段上,目前對醫療服務人員、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行業以及醫藥衛生服務和產品本身,都缺乏有效有力的管理和監督,各種負面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對醫療服務和醫藥產品的價格和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已經成為各方關切的熱點和難點。醫療衛生市場的正常運行需要大量有效的信息,如價格、成本、質量、安全等,充分提供這一類重要的公共產品應當成為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將以上組織市場結構、融資結構和市場監管三個方面綜合起來,才能較為全面準確地理解中國醫療衛生體制的現有模式。成就不應抹煞,弊端也不能回避,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看病貴問題就是現有弊端的集中表現。如果我們要將這種模式歸為市場模式的一種,那也只能是一種很不成熟完善的市場模式,有大量扭曲的規則和粗陋的行為需要清除,而且是一種簡單照搬一般產品和服務產業的市場模式,還沒有充分體現醫療衛生本身的特點和要求。也正因此,新一輪改革任重道遠而又極為迫切。 公共籌資競爭供給:醫改新思路 我們建議,要在籌資結構上突出公共性原則,而在組織結構上強調競爭性原則,從而將公平和效率、社會和市場、集中和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 至今為止,不同方面對于現有醫療衛生體制的基本屬性,對這種體制或模式的基本判斷,以及對于這些基本屬性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問題之間的關系,意見還相當分歧。有一方認為市場化造成了中國醫療衛生改革的總體不成功,因此應當放棄市場化,回到政府主導的體制。而相反的觀點卻認為,問題主要在于缺乏公平競爭,是市場化不徹底造成的,因此改革的方向應當是建立一個更為健全的醫療服務市場。而我認為,對癥才能下藥,而分歧的雙方對某些要害問題都有所忽略而作了過于簡單的處理。 從醫療衛生的組織方式來看,一部分作為公共產品的醫療衛生,即公共衛生,應當由政府直接提供資金,甚至直接承擔供給的角色,而不能完全撒手由市場來負責。而對于大部分非公共產品的醫療衛生,則應當通過市場和競爭的方式來組織生產,政府不應抓住不放。這里需要特別澄清的是,市場和競爭并不簡單地等同于私有化和營利性。在利益相互獨立的個人和團體之間進行平等交易是市場產生的必要和充分條件。這些團體并不一定要實行私有化,并不一定必須是營利性企業,而可以由非營利性和社會所有的企業和團體組成。而另一方面,醫生、醫院、藥品和檢查四位一體的一元化經濟利益共同體,有悖于醫療衛生本身的規律和特點,必須及時妥善地加以糾正。 現有醫療衛生體制的籌資結構是造成目前看病貴的更為直接和重要的原因。疾病和醫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于,風險巨大,難于預測,并且在人群中分布嚴重不均。只有通過社會化的公共籌資,才能有效地分散風險,解決看病貴的問題。這里需要特別澄清的是,公共或社會并不簡單等同于政府,除政府之外,它還包括企業、團體和個人。此外,缺乏有效的政府監管也是導致目前種種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之,對現有醫療衛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徹底拋棄任何形式的市場成分和市場體制,回到完全由政府主導的另一個極端,更不意味著我們應當不顧一切,不分青紅皂白地推進徹底的市場化。 一般來說,一個以政府和集中計劃為導向的體制,更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和體制的宏觀效率,即有利于在控制衛生總費用的前提下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一個以競爭市場為導向的體制,更有利于實現生產的微觀效率和增進消費者的滿意度。近年來,世界各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都力圖將這兩種體制的長處有機結合起來,出現了各種形式的體制創新。目前世界各國既不存在一個純粹的醫療衛生市場體制,也不存在一個純粹的醫療衛生集中計劃體制。任何一個國家的現有醫療衛生體制都是政府和市場在某種程度上的結合。 在醫改思路上,我們要避免陷于這樣一種思維定勢,即在兩個基本支柱上要么同時實行政府集中的原則,要么同時實行市場競爭原則。由于醫療衛生的生產和籌資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因此它們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屬性。在吸取世界各國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建議,醫改新體制的基本思路,要將醫療衛生體制的兩個基本支柱區別對待,即在籌資結構上突出公共性原則,而在組織結構上強調競爭性原則。公共性或社會性的籌資有助于實現公平和宏觀效率,而競爭性和市場化的生產有助于實現微觀效率,從而有利于將公平和效率、社會和市場、集中和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 我們可以將這樣一種新的醫療衛生體制稱之為社會市場合作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一大二小三個原則。醫療衛生組織方式的一大二小體現為,非營利性社會擁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占大頭,而政府直接擁有的機構和營利性機構兩者占小頭。醫療衛生籌資方式的一大二小體現為,社會籌資的醫療保險(即個人、企業、團體和政府)占大頭,政府直接籌資的社會救助和私人醫療保險兩者占小頭。新體制還應堅持三個基本原則: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權利與義務相結合的原則,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的原則。 應當說,社會市場合作模式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世界性趨勢,只是在不同國家根據不同國情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如何將這種新思路與我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創造發展出各種具體的組織形式和過渡路徑,這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們希望更多人關心和加入到這場討論中來,以利于探索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兼顧公平和效率、可持續性發展的醫療衛生新體制。這個新體制應當能夠在有效利用有限資源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醫療健康需要,最有效地保障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安全和健康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社會福利做出重要貢獻。
01-11
2007
衛生部公開醫改方案, 將試點“醫藥分開”
本報訊 今年衛生部計劃在公立醫院開展醫藥分開、收支兩條線的試點工作。在昨天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上,衛生部部長高強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強化公立醫院的公共服務功能,糾正醫院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 衛生部計劃,今年將加強公立醫院規劃建設管理,嚴格控制公立醫院盲目擴大建設規模、超豪華裝修、負債建設,從嚴審批大型醫用設備購置。全面推行醫院院務公開制度,重點抓好醫療服務收費的公開,向社會公布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藥品及醫用耗材價格等信息,嚴格執行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度和費用查詢制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促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接受群眾監督。規范醫院收支管理,糾正醫務人員收入分配與科室效益直接掛鉤的做法,開展醫藥收入分開、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高強說,實行“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開”的根本目的,在于強化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監管,主要措施是實行屬地化全行業管理,對醫療機構不分投資渠道和隸屬關系,由屬地政府明確有關部門監管職責,實行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監管的機制。 “醫藥分開”的實質是改革醫院“以藥補醫”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政府財政對醫院給予相應經費補貼,并實行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切斷藥品收入與醫院的經濟聯系。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關鍵,是科學確定劃分兩類醫療機構的標準,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維護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質。對公立醫院要規范收支管理,控制盲目創收傾向。 制度保障:今年將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本報訊 昨天衛生部部長高強表示,今年將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降低藥品費用。 高強說,藥品是維護人民健康的特殊產品和重要手段。藥品的特殊屬性決定了藥品的生產、流通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質,不能完全靠市場調節。政府應該加強對藥品生產、采購、配送、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六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保證群眾基本用藥。這是治理我國醫藥秩序混亂、價格虛高、不公平交易、商業賄賂嚴重等問題的一項根本制度,也是保證醫療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減輕患者負擔的重要措施。 根據世界上90多個國家的經驗,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應作為國家藥品政策的核心。其主要內容是:國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價廉的原則,制定基本藥物目錄;政府招標組織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產、采購和配送,并逐步規范同種藥品的名稱和價格,保證基本用藥,嚴格使用管理,降低藥品費用。同時,要整頓藥品生產流通秩序,積極促進藥品生產流通的規模化和現代化,改變目前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監管難的狀況。嚴格企業和藥品準入,加強質量監管,確保藥品安全、有效。 相關舉措:附屬醫院禁向所在高校交納管理費 本報訊 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昨天發出通知,強調嚴禁高校附屬醫院向所在高校交納“管理費”、“基金”等各種不合理費用。 通知指出,高校附屬醫院與高校都是獨立核算、自主開展業務活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事業法人實體。兩者之間發生的資源占用或經濟活動,應本著公平對等、有償服務的原則,合理界定兩者之間的經濟關系,切實維護雙方的經濟利益。
01-09
2007
上一頁
1
2
...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頁
跳轉到
頁